美國中學生瘋創業——實作創業課,培養面對未來變局的能力!


 

創業教育、創業競賽席捲全美中、小學。孩子們從小學習創業精神,不是為了賺大錢,而是藉此學會創新、批判性思考、解決問題的能力,成為未來的人才,而且種下協助人類永續發展的願景。

作者:黃敦晴

中學生賺零用錢,一定是幫人照顧孩子、端盤子、整理草坪嗎?

他們不一樣!

在芝加哥,才15歲的薩奇跟同學一起創業在布背包上印上圖像,每一個袋子都傳達獨一無二的訊息。在店中寄賣的布背包賣得極好,他們已經計畫開闢更多的銷售點。

薩奇的另一組同學,在一樣的年齡,因為發現學校附近停車不易,開發了一款APP,幫助學校附近的居民在學校有活動時出租家中的迴車道、車庫車位,媒合同學、家長的停車需求,在伊利諾與印第安那州的中學生創業競賽中獲得了11,000美元的創業獎金。

 

這兩個團隊,都來自芝加哥附近新特里爾高中(New Trier High School)的創業課。他們在課堂上發想人們生活中會有的需求、痛點,提出解方,發展完整的商業計畫。過程中,要經歷老師與真正的企業主、創業家諸多詢問與挑戰,如何跟市場上的其他人競爭,以及預估未來的成長模式與相關財務數字。就像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高收視節目「創智贏家」(Shark Tank)一樣,回答創業計畫種種問題,過關斬將,角逐代表學校參加比賽、獲取獎金或投資基金。

除了創業課,新特里爾高中另外開設的一門商業概論,也讓學生自己擬定創業計畫,從中學習與應用商業運作與管理的知識。除此之外,還有個案作業要模擬幫已經存在的知名企業訂定開拓新商品、新市場的計畫,從建立供應鏈、生產、到銷售,完成企業的價值鏈。

除了課堂上的老師,這些學生們還擁有實務界的教練、創業者來客座、回答孩子的問題,包括鄰近的西北大學凱洛管理學院王牌名師、曾經擔任沃爾瑪電子商城執行長的創投家凱斯特(Carter Cast)現身說法。

他們也不是特例。美國的非營利組織「孵化器教育網」(INCubatoredu)為超過20個州的小學到中學生,提供創業教育課程,以及相關輔導等資源。在美國,有數10個機構為中學生舉辦創業相關的課程、短期營隊、競賽,鼓勵從中學開始培養、發揮創業精神,有些活動甚至從小學高年級就可以參加。專門讓高中生(14歲、9年級起)參加的藍海創業比賽(Blue Ocean Entrepreneurship),在17個州有超過80個學校角逐各種獎項。

透過創業教育 學習新世代的能力

美國人的創業精神,已經往下扎根到中小學。不過,他們不是要鼓勵像比爾蓋茲、賈伯斯一樣,輟學去創業。而是透過創業教育,提早教孩子面對未來與變局的能力。

民調機構蓋洛普與非營利組織「希望工程」(Operation Hope)曾發布報告指出,美國人最期待的事情,就是希望找到好工作。而最好的解方,就在新創企業、以及下一代所建立的企業。

孵化器教育網的成立宗旨,也是為了協助學生盡早發展21世紀經濟所需的能力,包括適應力、合作、批判性思考、創新、以及問題解決能力。

這並不是空談。今年《富比世雜誌》的年度「白手起家女性」(Self-Made Women)風雲榜上,出現了一對姊妹花--測試公司23andMe的CEO安?沃希基(Anne Wojcicki)以及YouTube的CEO蘇珊?沃希基(Susan Wojcicki)。她們的母親、也是知名的教育家艾斯特?沃希基(Esther Wojcicki)說,她們從小就展現創業精神,5歲就會撿家裡種的檸檬、或自己做手工藝品去銷售,她也一路讓她們嘗試、支持她們這方面的發展,演進成今天的成功故事。

及早培養社會責任

值得肯定的是,這些創業課的學生除了學習面對現實的考驗,還融入了解決人類大問題的願景。例如「創業教育網世界創新」系列(Network For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 World Series of Innovation)、「康拉德創新國際賽」(Conrad Spirit of Innovation Challenge)等組織,所提供的創業課程或競賽,都特別著重在協助弱勢、或是讓地球能夠永續生存、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領域。這讓新一代的創業除了實現個人夢想、獲利與成長,還從小擁抱企業社會責任的思維,為人類創造更長遠的正面價值。

在台灣,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創立的「BTS無界塾」(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),也開辦暑期創業課,讓有興趣的孩子有至少一次小型創業經驗;未來有能力做出影響更多人的社會公益專案。請來有創業經驗的家長和台大老師親身傳授,從臉書設立粉絲專頁,替農友賣水果,學習現實商業世界的種種要素與之間的關係,以及架設網站與行銷等技巧。

這樣的孩子將來就算沒有走上創業這條路,也能在創業課程中學習創新、關心客戶的需求、在競爭中存活且跟上時代,並且有助思考職涯選擇和志趣方向。